今天,國家召開重要會議,對下半年經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強調“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重點聚焦釋放內需潛力、深化改革開放、防范化解風險等方向。
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提供者,三大運營商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 01 -
宏觀政策加力,為運營商投資注入新動能
會議明確要求“落實落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加快政府債券發行使用,提高資金效率。這一政策導向直接利好運營商行業,因為電信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兩重”建設(重大項目和重點領域)的重點支持對象。
例如,會議提到“高質量推動‘兩重’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這暗示下半年政府可能進一步擴大對新基建的投資規模。運營商作為5G、數據中心和算力網絡的主力軍,將受益于財政資金的傾斜,推動資本支出(CAPEX)提速。
根據會議內容,上半年已安排8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資金,其中超3000億元用于第三批項目,覆蓋5G基站、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等領域。運營商可借此契機加速網絡升級,包括5G-A網絡部署、衛星互聯網和6G網絡試點。同時,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充裕”和“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行”,將降低運營商的融資成本。在政策“精準施策”下,運營商可通過綠色債券或專項債優化融資結構,支持科技創新項目,如6G預研和邊緣計算。
更重要的是,政策強調“用好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創新”。運營商作為技術落地的關鍵載體,或可申請低息貸款或補貼,用于研發投入,這對于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吸引力很大。上半年數據顯示,三大運營商研發支出同比增長15%,下半年在政策催化下,這一增速或提升至20%以上,推動國產化芯片和云網融合技術突破。這不僅是基建投資機遇,更是運營商轉型為“科技服務商”的拐點。
- 02 -
內需潛力釋放,服務消費成運營商增長引擎
會議將“有效釋放內需潛力”列為下半年重點,要求“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尤其強調“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和“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對運營商而言,這直接轉化為服務消費升級的機遇。通信服務作為基礎民生需求,正從傳統語音流量向數字化、智能化服務擴展,契合政策提出的“優化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和“增加多元化供給”。
上半年,服務消費零售額同比增長5.3%,其中通信服務貢獻顯著:5G用戶滲透率突破60%,云服務、物聯網等新興業務收入增長超25%。下半年,更多增量政策有望落地,例如財政部正加快出臺“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支持重點城市推廣消費新業態。運營商可借勢深化B2C和B2B服務:在個人市場,結合“育兒補貼”等民生政策(如年3600元補貼),推出家庭智能套餐,提升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在企業市場,與地方政府合作智慧城市項目,拉動工業互聯網需求。
還有很關鍵的,當前三大運營商都在積極探索信息消費“新三樣”,比如中國電信剛剛發布了AI眼鏡,中國移動新三樣產品層出不窮,中國聯通也聯合產業生態推出多款產品,這與政府相關鼓勵政策是同向而行的,預計下半年服務消費對運營商收入的貢獻率將大幅提升。
同時,會議提到“擴大有效投資”,與內需形成協同。運營商可以考慮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支持項目,通過補貼用戶升級5G終端、AI終端,帶動智能終端銷量增長。我認為,政策催化下,下半年運營商智能設備銷量也將出現一定增幅,成為新的利潤點。
- 03 -
深化改革與風險防范,運營商需平衡機遇與挑戰
會議強調“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和“持續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這對運營商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改革機遇體現在市場開放和制度優化上。會議提出“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結合中美經貿摩擦的緩和,運營商可加速“走出去”戰略。例如,三大運營商可以考慮布局海外數據中心,利用外貿政策支持,搶占國際市場份額。上半年出口亮眼但存在“搶出口”透支問題,下半年運營商需借政策東風,提升海外業務韌性,預計運營商國際業務營收增速將進一步走高。
另一方面,風險防范不可忽視。會議指出“經濟運行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包括房地產低迷、物價低位等宏觀風險。對運營商而言,這涉及網絡安全和數據合規:GDP平減指數連續下跌,反映需求疲軟,可能加劇行業價格戰;同時,政策要求“兜牢基層‘三保’底線”,運營商需強化用戶隱私保護,避免監管處罰。此外,運營商應加大AI風控投入,防范供應鏈中斷(如芯片短缺)。此外,民生保障政策如“社保醫保優化”,要求運營商降低服務門檻,確保普惠性——這既是責任,也是用戶黏性增強的機會。
國家會議為下半年經濟定調,運營商行業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遇期。在政策“適時加力”的背景下,運營商應發揮基礎設施優勢,成為穩經濟、促創新的中堅力量,助力中國數字經濟邁上新臺階。
(轉載自“白犀牛通信”,文章內容純屬個人理解,如有偏頗,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