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播下的種子,有朝一日萌芽,那時我們也許會追憶:漫長的學生生涯里,是誰指引我播下這粒種子?很多人的答案,可能都是心底的某位教師。
第35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全國各地慶祝節日的活動如火如荼。表彰大會上,師德模范受到表彰獎勵;遍布網絡致敬節日的歌曲視頻,為老師們送去祝福;幾代學生同聚看望老師,傳承師脈……人民教師職業更加光榮,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合力更加磅礴。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并指出了六個“要”,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已經90歲高齡的于漪老師,只要站上講臺,還是站得筆直、表情堅毅、說話鏗鏘有力,“既然我選擇了教師,我就選擇了高尚”。在眼光和視野上作表率,在能力和精神上作表率,在品質和修養上作表率,把時間精力放到教書育人的主業、立德樹人的使命上來,致力于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切實肩負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任。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是踐行我們黨初心和使命的一個重要方面。2018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88萬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76億人,專任教師1672.85萬人,比上年均都不同幅度增長。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實現“全覆蓋”、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中職學校設國家獎學金……新政策、新舉措陸續落地施行,教育路上有了更多溫暖支撐。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各級各類教育取得顯著成就,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征程邁出新步伐。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培養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對國家和社會有更大的擔當,對人格和品行有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孝敬父母、誠實守信、尊重他人、遵守社會公德,遵守最基本的生活準則。培養學生樹立公共意識,承擔公共責任,遵守公共道德,做一個好的“國家公民”。讓新時代的學生們牢記初心和使命,胸中常懷奮斗的夢想,在現實的廣闊世界中找到志趣所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顆丹心、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如果說教育像一張紙,教師就像一支五彩的筆,繪出祖國最繽紛、燦爛的希望。第35個教師節,我們致敬“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祝福所有的教師們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