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10歲,6歲開始玩游戲,因為同班同學很多人都玩,他也想跟別人組隊嗨,就開啟了游戲生涯。我們允許他每周末玩兩個小時,但常常意猶未盡,哼哼唧唧想再玩會。我會讓他做家務或增加學習內容,來更換他的游戲時間。這種方法的惡果就是每次他想玩游戲了,就會提條件來討價還價。游戲的樂趣逐漸替代了現實中的快樂,感覺孩子更愿意和虛擬的隊員合作,而不是找現實中的小朋友玩。有一次我問他,有沒有什么長大想做的事情,他猶豫后說能不能當個游戲主播?我說你要不當個開發(fā)游戲的程序員吧,光看別人打有什么意思,不如自己會編游戲。他覺得也不錯,我找來少兒編程的培訓班,讓他試著上了幾次機器人課程。雖然一知半解,但也算有興趣。現在小學生已經開設了計算機課程,也會學習編程的基礎知識。打游戲雖然容易玩物喪志,但電子科技時代,真的太難做到一點不沾。我妹妹的孩子,真的是從出生到現在9歲,沒有碰過一次電腦,因為妹夫認為電腦是孩子的魔咒,一旦開啟這個潘多拉盒子,就永劫不復了。孩子也聽話,確實不惦記電腦,更多的時間是跟小朋友瘋跑著玩。這樣看來孩子也是可以完全杜絕游戲的,只要父母肯下狠心。說實話,我比較贊同妹夫的方法,我家孩子現在只能培養(yǎng)他的自控能力和自律精神了。準爸媽和未來爸媽們,對于游戲的看法也見仁見智,當然還是盡量讓孩子越晚觸碰越好。
關于抖音,我剛開始是不屑的,因為對快手沒什么好感,覺得他們都是一類的,各種亂七八糟主播段子,沒有精神營養(yǎng)。后來自己怎么開始刷抖音了?是因為孩子說他們班主任有抖音,可以關注班主任,于是我就下載來刷了幾次,發(fā)現抖音還好,也不全是妖魔鬼怪,后來發(fā)現它推薦的視頻,大概就是你用手機看過啥,他就會自動推薦相關內容,讓我感覺自己在抖音面前是個透明人了。刷抖音后,才知道原來大街上那么多人在刷抖音,因為背景音樂全相似的。也常常在地鐵上看到坐在父母身上的孩子刷抖音,還不帶耳機。這真的是讓人反感的事情,因為抖音背景音樂都很大聲,別人并不想聽到啊。其實抖音里是有一些知識點和技術流的,想學攝影剪視頻的,很多大神教的挺靠譜的。不過刷抖音真的太浪費時間了,并不利于想學習和進修的人,最好卸載清凈耳朵。看到有些孩子自己錄抖音視頻上傳,也得到很多陌生人的鼓勵和贊揚,覺得抖音也有一些正能量吧。但我老公是非常討厭抖音的,他覺得很多人沉迷于做作演戲和制造段子,觀看者像個行尸走肉一樣就知道傻笑刷刷刷。其實內心強大堅定的人,大都不會沉迷娛樂APP的假象,會更多關注現實世界。但這個時代是多變包容的,每個新物種的出現都是對過去的改朝換代。只希望自己能時刻謹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個不靠手機也能找到快樂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