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難得聚會,吃完飯大家在一起談天說地,我們年輕一輩聊到了旅行的話題,大家都是拖家帶口的年紀,不再能像上學時那么瀟灑隨性。上班的人不敢多請假,有孩子的不敢太折騰,說來說去,發現大家的旅行都大同小異,東南亞的海灘躺幾天,水鄉古鎮散散心,開車去看看周邊的桃花紅葉,要么就是陪著孩子去各種主題樂園……聊著聊著也都沒有什么談資,野也野不動了,年過三十的旅行,提都難得提,看看朋友圈里50多歲退休的姨媽表嬸夕陽團,國內國外的游,海邊劃獨木舟,出海追鯨魚,在大山中徒步,和當地釣魚的老頭一起吃了BBQ,還忍不住拿出了絲巾對著鏡頭揮舞,臉上的快樂,分明像個朝氣蓬勃的少女!
才踏進三十來歲的路口,已經忍不住開始展望自己的后半生。到了晚上,孩子睡了,看著客廳里散落的玩具書籍,被弄得亂糟糟的桌子,才發覺自己的生活被孩子填得滿滿當當。常常掰著指頭算,還有多久孩子能上大學,每熬過一年,就覺得離自由又近了一步,偶爾我會對著4歲的兒子抱怨,你長大結婚成家,別指望我給你當免費保姆,自己努力掙錢請人帶,我要和你爸買輛便宜的房車帶著你外婆外公去環游整個中國。嘴上是這么說,但如果孩子有了難處求我,當媽的真的能狠下心撒手不管嗎?只有到了選擇的時候才知道答案。
愛有時候是沒法講條件的,幾乎是種本能,經常在小區里看到很多年邁的老人幫忙帶孩子,操著一口鄉音濃重的川普,費力地彎著腰扶著學步的小孩,等兒女下班了,把嬰兒車交接一下,又匆匆忙忙地趕回家做飯,離開了熟悉的老家老鄰居,社交就是從五湖四海涌來給兒女搭把手的老人們,沒有了麻將和廣場舞,唯一的娛樂就是在樓下一圈圈沉默地走路。
雖然我的孩子基本是我兩口子帶大的,但作為兒女,我們受益于父母的付出,看到此情此景也有隱隱的愧疚,他們年輕時勤懇工作,中年后為兒女出資買房,退休后還無償幫帶孫輩,但他們的心底其實也有未完成的愿望吧。
小區里面有位熟絡的楊叔叔,60多來歲,滿臉的褶子,電力退休,退休金6千多。3年來,一直很想和老伴出去到處旅行,到處看看,可又舍不得家里的小孫子,退休金幫孫子補貼上學開銷,吃穿用度,哪里像他的孫子,更像是他的老來子,老婆比他會享受,退休后有單位老同事邀約就天南海北的玩,留他一人幫兒女帶娃望塵莫及,除了無奈,又有什么辦法呢?
又比如小區另外一位叔叔,常年身體不好,有肺氣腫,卻依然堅持帶孫子,非常慈善的一個人,因為身體的原因經常見他坐在花園里休息,跑不贏小孩,也會幫著一起照看他的孫子,穿著樸實,偶爾的閑聊中,他會提起想回鄉下住,因為自己沒有社保,每月要花一千多吃藥看病,兒媳婦為這樣的事,經常會在客廳里指桑罵槐,吃飯還會把碗給媳婦端到床邊,他說他受不了,為了倆口子好過一點,老伴也去鄉村打工洗碗了,兒子做IT,媳婦日企工作,倆人加一起月收入都是2W+,兒媳婦長相平凡中的平凡,每每小區里看見她,總感覺灰頭土臉的,好像臉都沒有洗干凈一樣。兒子聽媳婦的每周給老人一百塊的生活費,老倆口經常還要貼補(現在的物價就是頓頓吃面也不夠啊)。19年夏天老人早上起床覺得頭昏惡心突然倒地,打電話給兒子,兒子卻不耐煩的不想去醫院看自己的爸爸,以為和平時沒什么兩樣,等看見老人的時候,父親已經老溢血走了,只剩下冰冷的尸體,兒子痛哭流涕,老一輩的鄰居們都說伙食開差了,加上帶娃累,個個七嘴八舌的討伐小倆口,我在心里也默默的為老人打抱不平,兒子自己工資那么高,就是拿點錢給父母,媳婦能拿你怎么著!哭有什么用,生前一次孝,勝過墓地萬次掃。
我們虧欠父母的真的太多太多,而他們需要我們的回報的只是希望我們過得更好更幸福,時常能陪陪他們聊聊天。
有個73歲的漆奶奶,因為一條短視頻,從中國紅到了國外,有人報道了她的故事:漆奶奶剛開始和老姐妹們一起上路,后來就干脆一個人旅行,和年輕人拼車拼房AA制,住青旅多人間,寫游記,每天還要和自己92歲的媽媽講講旅途奇遇,漆奶奶的兒女也有了孩子,但是她依然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每天臉上都是滿足的快樂,她說:“為什么中國的老年人非要跟著孩子們,幫他們帶孫子忙家務。我會跟孩子近一點,但還是愿意跟老伴過自己的生活。”
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當我們也成了疲憊的“中年人”,才更懂得父母的不易,我們感恩父母為家庭付出一生,但我們也希望他們在晚年能為自己而活,看看年輕時來不及看的世界,體驗那些不一樣的人生,能隨心所欲,活得更“野”一些。所以對我們的父母好一些吧,周末放下手機,抽空帶著他們去外面聚聚餐,哪怕抽空陪父親抽支煙說說話,陪媽媽逛逛超市菜市,陪陪他們,給他們一些體貼,在他們眼中無論你多大,你都是他們的孩子。最后,無論是中年人還是老年人,想擁有更自由的身體,看到更有趣的世界,去更遠的遠方,都需要強健的身體、靈活的關節,快樂的陪伴在愛我們及我們愛的人身邊。馬上春節來臨,有空多陪陪父母,祝大家闔家團圓,恭喜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