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入正題,先說優點,再說缺點。
第一:“臉部”
面部,是人類情緒最集中的地方,這部電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1.陳念給胡曉蝶披上校服,回頭凝視正在拍照的學生,那個瞬間被一個手機屏幕定格,下一個鏡頭,“少年的你”四個字出現在屏幕上。
2.小北被群毆,陳念被混混的手下抓住,二人親吻,面對面貼緊唇部,是二位主人公的初次相遇。
3.陳念沒有固定的住所,原因是她的母親被騙去做傳銷,她售賣的劣質產品,恰恰是“面膜”。
4.片中雖然不乏打架和欺凌的戲,但每一次受到的實質傷害都體現在面部,也正是一次又一次的傷害讓男女主人公更加貼近,結尾審訊室里的對視和玻璃里的面部倒影是全片的高光時刻。
第二:鏡頭(指前半段)
1.胡曉蝶跳樓,陳念下樓時,鏡頭猛地一推,從全景變成特寫,再跟著陳念的腳步不斷后拉,我的視線一下就被調動,不由得坐直身體。
2.陳念給胡曉蝶蓋上衣服之后,俯拍回眸特寫,接教學樓上學生紛紛拍攝視頻的仰拍鏡頭,個體和群體的對抗和壓抑瞬間被展現。關于“人”和“建筑”的空間呈現,在壓縮空間的逃跑戲中也有運用。
3.冷光座位上的紅墨水特寫⇒ 暖光(回憶)胡曉蝶臉部特寫環繞鏡頭,手機屏幕陳念面部特寫胡曉蝶面部特寫很有意思。
4.女二號小團體的審訊戲,以太陽和云層的空鏡頭作為過渡鏡頭,之后審訊室內的打光是自下而上的光,審訊戲結束之后,有以太陽和云層的空鏡頭作為過渡鏡頭結尾,審訊室內的冷光和自然太陽暖光的對比很出色,非常厲害的情緒營造。
5.和警察老師的談話戲,以陳念背對幾個大人的鏡頭作為開場。陳念雖然在前景,但她的部分卻是被虛化的,說明權力主體在后景的大人們身上,之后的幾個正反打鏡頭里,陳念和“大人們”都沒有交集,唯一形成雙人鏡頭的是陳念和班主任同框,但即使是同框,班主任還是處于虛化狀態,說明陳念對他并未產生信任關系。
6.陳念和小北的關系遞進:從相遇的面對面正反打,到接觸的小北想侵入陳念畫框但并未成功,再到前后行進的同框虛化,到受傷后同床的真正的two shot,雖然沒有用臺詞明說,但二人的關系確實是清楚地展現了出來?!吨壹槿恕防锏缕蘸桶柵廖髦Z的關系遞進的人物鏡頭和本片有些相似,但那部更高級。
第三:情緒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評價《少年的你》,我可能會說“只有情緒,沒有人物”。這并不是在否認陳念和小北的表演,而是導演的意圖就是這樣。第一部分我說過本片一直在強調“面部”,其實還有一個部分,那就是“腳部”,“面部”是集中展現情緒,“腳部”則更多的是為了調整情緒的節奏而出現。面部和腳部,一個是情緒的爆發點,一個基本上看不出明顯的情緒,二者的交叉配合,像音樂一般美妙。
優點說的差不多了(其實主要是我只能記得這么多,不像有資源的電影可以隨時拉片),簡單說說缺點。
第一,前后兩部分割裂太大,前半段是優質電影,后半段淪為三流懸疑片;第二,臺詞實在有夠惡心,我在金羊群里說“如果這部電影改成無臺詞默片,我一定會給五星”,這種抄襲東野圭吾的矯揉造作的十八流女頻網文臺詞讓我一陣陣反胃;第三,鋪設的主題太多太雜,結果哪一個都沒有真正弄好,有些可惜。
結語
作為初中時代被欺凌過的肥宅,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的確有一些共鳴,也會突然出神,想起一些并不美好的回憶,但還好已經過去了。這種電影的出現無疑是很好很好的,但今天看電影的時候,滿場的歡笑和屏攝一下就把我拉進現實。是啊,這些都是很好的,可是,如果觀眾僅僅是一笑而過,沒有深入思考的話,是意義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