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應該過單線程的人生,但出于種種原因,我們沒有。
能夠有大口喝醉燒酒的日子
能夠壯烈、酩酊
能夠在中午
在鐘表滴答的窗幔后面
想一些瑣碎的心事
能夠認真地久久地難為情
能夠一個人散步
坐到漆綠的椅子上
合一會兒眼睛
能夠舒舒服服地嘆息
回憶并不愉快的往事
...
能夠這樣活著
可有多好,要多好就有多好
——多多《能夠》
其實人類從未進化出「并行多任務處理」的能力,我們總是一次只能處理一件事。
有些人看起來更能同時處理多件事物并游刃有余,其實也不代表他確實能同時專注于不同的事,只不過是「切換速度特別快」而已。單任務處理,這是源自我們生物性知覺能力以及大腦容納、處理能力的限制,是從漫長進化鏈條上的一個節點開始就被框定好的能力值。
從我們的眼睛說起,所有的靈長類動物眼睛都位于頭顱前方,這意味著 猿猴總是只能目視單一方向,轉動頭頸才能擴展視野。單一視角帶來的結果是,視線像一串串掃射的子彈,事物也總是只能依序進入意識當中。或許你我對如此的設定習以為常,但稍加留意就會發現,這樣有限的視角在哺乳類動物里并不多見。正是這樣狹窄的感知范圍,由「左邊」和「右邊」組成的感知體系,限制了人類的對世界的體驗和思維方式。就像身處三維世界的我們無法真正理解高維,天生就是并行系統的大腦也超出了人類的認知范圍。
雖然我們天生如此,但如今「專注于只做一件事」反而變成一種修行。
你是否還會久久看著一朵云,追尋它的變化呢?
或者欣賞一朵花,為它創作詩句;
又或是在四下無人時仰望繁星,對宇宙、時間和未知的一切胡思亂想。
我們身為單一注意力的動物,如今卻連「放空」和「沉浸思考」都淪為奢侈。
韓國一位日常生活攝影師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認真搭乘列車,欣賞沿途的風景。
帶一個用來拍照的手機,在火車走廊里發呆一下午,記錄穿梭而過的截然不同的世界,十分美好。
幾十年前再稀松平常不過的事,放到現在就像行為藝術一樣引人注意。
科技使人和人的物理距離變短了。一百年前的旅人需要花費幾周的時間才能走完英國邊界,如今卻只需要不到一天。
生活節奏的加快理應給我們節省下更多的時間——家用電器和大型工廠機器釋放了我們許多腦力及體力勞動的時間,按照道理,我們應該可以像幾個世紀前的淑女和紳士一樣過著優越、無聊的生活,享有下午茶,閱讀、思考和無止無盡的高談闊論。但是出于種種原因,我們沒有。
聽說過「軸心時代」嗎?
公元前 6 世紀,是地球人類智慧和精神上百家爭鳴的時代,一個神奇又輝煌的時代。
許多跨時代的智慧領袖誕生在此時:古埃及的法老尼科二世,古波斯的瑣羅亞斯德,中國的老子和孔子,以色列的猶太人先知,印度的釋迦牟尼,還有包括畢達哥拉斯在內的多位科學領袖等等。
很難設想,這些優秀人物的同時出現,相互之間是毫無關聯的。
除了各種玄學因素和神秘主義解讀外,我讀到過關于「軸心時代」最好的解釋是:
因為大規模灌溉技術的出現,升級了古代農業社會,使人民生產力出現了一定的剩余,即技術的升級養活了一批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一心只讀圣賢書、追求精神生活的古代哲學和科學家。一個側面驗證是,這些時代智者確實都有在當時看來不錯的家境背景。
簡而言之,是科技解放了生產力,讓人們終于有時間可以專注思考。
原本在我們這個時代,重大的科技突破也應該帶來新的「軸心時代」。
但是出于種種原因,我們沒有。
希望你也能永遠保持好奇心 就從認真欣賞窗外的風景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