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媽媽這個詞,只是一叫,也觸動心弦。”
--《請回答1988》
母親節當天,朋友圈微博各種社交軟件上都成了鮮花、禮物、母親的照片以及各種文案的堵塞現場,畢竟我們現在都倡導“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我們全家都快樂”的理念。當然我也深深的贊同,要聽媽媽的話。
母親節已經過去三天了,官方新聞、各大媒體以及自媒體還在輸出關于母親或者父親的文章、音樂以及活動。在上班路上聽喜馬拉雅,耳朵里讀的是任正非的文章《我的父親母親》。
文章里面描寫:“以前,我節假日多為出國,因中國過節,外國這時不過節,正好多一些時間工作,這次我是徹底想明白了,要陪陪媽媽,我這一生還沒有好好陪過他們。沒想到終成泡影。……我看見媽媽安詳地躺在病床上,不用操勞、煩心,好像她一生也沒有這么休息過。”原來,在他出差時,母親在買菜回來的路上出車禍過世了。任正非每次回昆明都是匆匆見面告別,媽媽盼星星盼月亮盼著和他聊家常,但終究沒有實現。沒條件時沒有照顧他們,有條件時也沒有照顧他們,終是千聲萬聲喚不回。
他的母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但自修文化課完成教學任務,最后被評為中學的高級教師,學生中有不少省市級干部,且對他母親的教學責任心印象深刻。母親放下粉筆還要照顧他們兄妹七人,卻總是認真負責,堅韌勇敢。
我覺得有些人之所以不簡單,大多是走過了不簡單的路,而那些讓他們優秀的品質,大多是從父母那里習得的。
我的父母也是我的榜樣,他們讓我學會正直,看似簡單的兩個字,但是能有多少人在這嘈雜的社會里依舊保持正直,懷有初心。我們要永遠記得父母的恩德,我有一個弟弟,我們也會永遠相親相愛。
來,調整一下文風,以下為采訪。
雖然5G時代已經到來了,但是我們還是不能改變中國人骨子里羞于表達的別扭。在母親節當天,我突發奇想,問了一些腦回路清奇的朋友,看看他們想要對媽媽說點什么……
這一個,奇葩類型,希望我媽忘了我,emm…鑒于年紀比較小、剛畢業會有這樣的想法我非常理解。
下一個,略略贊同,少氣媽媽比什么都強。但到了我這個年紀,父母更希望我們回家,哪怕是坐著不說話。
這位平常大大咧咧的姑娘,突然一席話驚艷到我的小心靈,一抹平日里我對她的偏見。長大了該守護母親了。
這一位是工作兢兢業業的同事,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天多數時間都忙于工作。疫情原因孩子未去幼兒園,兩個孩子的養護就交給腰腿不好的母親。所以才有了下面這有自知之明的對話。
這位小伙伴,給紅包是很好的行為,畢竟沒有哪個節日是一個紅包解決不了的。但是“我愛媽媽”希望你能當面說給她聽。
這是我閨蜜,家里的經濟和精神支柱,我非常佩服的一姑娘。賺錢是她目前最重要且最有動力的事情,所以她也把最珍視的東西送給最愛的人。
這是我最小的堂妹,她善良感性真誠,總是敢勇于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很羨慕,也向她學習。 以這個溫柔美好的對話結束采訪。
現在,我也是媽媽,深刻體會到媽媽對孩子出遠門的擔心、天氣不穩定穿衣的嘮叨、摔傷后的心疼以及所有的默默付出??赡苣赣H身體里都深藏著基因本能,這種特別的力量會讓你投入全部的愛。終于體會到前輩所說的:“等你有了孩子,就明白了。” 所以我會更珍惜節假日和父母相見吃飯聊天的時間。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不要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
但時代和歷史的鴻溝,在兩代人之間永遠存在。我很愛我的小溪,但沒有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他身上,我沒有放棄自己的生活,沒有忽略自己的感受。我們只做指引,他從步蹣跚學步時就要靠自己前行,因為他是獨立的個體。未來我們一起成長,相互陪伴走過一段平凡而快樂的路。
感謝善緣讓我和媽媽相遇,也感謝善緣讓我成為小溪的媽媽。
也希望我們都能和媽媽常常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