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提到推理小說,大概很多人都會想起東野圭吾,那位以《白夜行》而出名的小說家。實際上,他的大多數作品并不屬于推理中早期的本格派,而是屬于社會派,讓人讀起來除了能感受到推理小說本身帶來的曲折推進感,更多能感受到的是對人性的深入挖掘與思考。本次要介紹的《新參者》也許可以說是東野圭吾小說里最溫情、最治愈人心的一本。
這本小說以刑警加賀恭一郎的探索為主線展開,而加賀也正是“新參者”之一。“新參者”這個詞的大意是指新來到的人,加賀為了調查另一位“新參者”峰子被殺的案件,不主動公布刑警身份,來到了一條布滿了店鋪的老街,慢慢走訪著這里。
本書詳細描寫了他在八個商店的所見所得。加賀調查第一個店鋪仙貝店是因為在死者家中發現了一名保險推銷員田倉的名片——5點30分,田倉留下了名片;6點10分,他到公司交付了仙貝店聰子奶奶的診斷證明,然而卻有人說他是6點40去公司的。這空白的30分鐘使警方懷疑他有殺人嫌疑。一番調查無果后,仙貝店老板,也就是聰子奶奶的兒子文孝卻主動告訴加賀,真相是自己的母親被診斷出膽管癌,為了不讓母親知道這件事,他拜托了田倉幫忙演一出戲。在那30分鐘內,田倉首先將真資料交到公司,再折返回仙貝店與文孝一同在聰子面前演戲,拿走假資料。
這一章描繪出兩個動人的形象,一是為了保護客戶隱私,不惜被警察誤解也不愿開口說出真相的田倉;二是為了母親而用心良苦準備兩份資料,并請求田倉保密,后來又為了幫田倉洗脫嫌疑而主動找到警察的文孝。它既展現出了來自他人的善意,又描繪出這個小家庭彼此的愛與幸福。
這本書的其他幾個故事也有許多這樣溫情的形象,比如看似僵持對峙實則背后一直在悄悄互相準備禮物的陶瓷店婆媳、決裂后女兒出走卻悄悄到神社為她祈福的鐘表店老板……八個看似獨立的短篇故事的發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十分自然,叫人不能不叫絕。
當然,這本書也絕對沒忘記推理的本質,這一個個看似無關的故事在第九章被巧妙串聯,兇器也是令人意想不到。加賀在最后也順利從“新參者”這一身份“畢業”,融入了這條老街。他調查著每一個店鋪的秘密,幫助他們解開謎團,也推進了自己的調查。既治愈了老街的人們,也治愈了書外的讀者。本書不僅描繪出這條老街上人物的溫情與美好,又從側面刻畫了加賀這一充滿人情味的刑警形象,將人性的光輝體現的淋漓盡致。
“可以再問一個問題嗎?”上杉回到加賀面前,說到,“加賀,你到底是什么人物?”
加賀打開放在旁邊的扇子,扇著風回答道:“我不是什么人物,在這條街上,我只是一個新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