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新”即新的事物,我個人在此處將“新”定義為“多讀書”、“讀不同的書”。好了,回歸正題,今天討論的話題是關于讀書的。
2019開年最火的一部電視劇《知否》中,有一個場景使我印象深刻。劇中有一個片段,奶奶假意勸明蘭:“讀書,畢竟不是女孩子的份內事。”但身在深閨的明蘭卻對“女子讀書無用”這件事給出了反駁,一度讓“讀書論”引起了眾人的共鳴。
“依我看,讀書無用論這話,就是騙人的。如果讀書無用,為什么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難道是閑得慌?我覺得這句話,不過是那些男人們希望女子一輩子渾噩愚昧、乖巧聽話、好擺布。”的確,年幼喪母的明蘭能夠協助明君鞏固政權、收獲美滿的家庭,一路打怪升級,能倚靠的正是讀書帶給她的見識和謀略。
讀書所帶來的收獲,有的是看得見的,但大多是看不見的。
例如古時候文人通過不斷讀書而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從此平步青云;現在通過不斷的讀書和學習考取博士、博士后,優異的學歷會為求得心儀的工作而錦上添花,這些都是看得見的。而更多地卻是看不見的收獲,例如讀書可以使你眼界、心胸更開闊,變得通情達理、心境開朗,在舉手投足之中擁有著讀書帶來的獨特氣質。
我以前是不看奇葩說的,之所以不看是因為沒搞明白這個節目是干嘛的。恰逢最近閑來無事看了幾期,受益頗多。
奇葩說這個節目,最好看的點并不是場上的幾個奇葩語出驚人,或者是嘉賓多有名,導師多會鉆空子。而是它在提供給你多元的價值思考后,還讓你不斷反思“是這樣嗎?原來是這樣啊。”同時讓你在心里開始思考,我該怎么做。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季里有一期,張泉靈老師在對康永哥的時候,說了一段話,她講“當初之所以被老馬說動來參加奇葩說,其實得意于他其中的一句話,老馬說他希望奇葩說在提供給人多元的價值思考的同時,還能給這些考量以事實的呈現”。
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發財,而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我們從小到大那些看似無用的閱讀體驗,往往決定了我們一輩子的心胸和氣度。
“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快樂。“董卿曾在一個節目中這樣說過。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愿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一個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