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賈樟柯的電影《山河故人》中的經典臺詞,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心里咯噔一下。
這話未免太過殘酷,但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現實。
人生漫漫,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成了“故人”,而有些地方,惦著惦著,就成了“故鄉”。
故人難再尋,故鄉不易歸。也許,這就是人生最真實的底色。
時光荏苒,換了山河,也改變了身邊的人。但,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會被時間摧毀。
回到充滿希望和激情的1999年,所有人都敞開熱情的懷抱迎接著新世紀的到來。
山西臨汾的鎮子里熱鬧地準備著地方春節晚會,開朗的女教師沈濤也將登臺表演一曲自己作詞的傘頭秧歌。
25歲的沈濤正值金色華年,面容姣好,身上有著一股北方姑娘特有的直爽和熱情,一雙月牙彎彎的眼睛總是透著笑意。
這令人心醉的笑容,礦工梁子和煤礦老板張晉生都愛看。
梁子和沈濤從小相識,樸實耿直,話不多,但一見到她,眼里的溫柔足以將人吞沒。只可惜,他天性內向羞澀,遲遲沒有向沈濤表明心意,給了他人可乘之機。
張晉生年紀輕輕,煤礦生意就做的十分紅火。正好趕上了私人煤礦發展的黃金期,張晉生賺得盆滿缽滿,早早就買上了汽車。
大大咧咧的沈濤沒有其他女孩子那樣敏感,她絲毫沒有察覺到梁子和張晉生的心思,還是和往常一樣,笑呵呵地拉上他們倆一起出游。
作為一個志得意滿的商人,張晉生怎么能再忍受這樣憋屈的三角關系呢?他買下了梁子所在的煤礦,主動找到梁子,提出愿意將礦山交給他負責,用不著再干管理礦燈這種“低端的”工作。條件只有一個,不要再糾纏沈濤。
梁子只是扯了扯嘴角,將探照燈照在張晉生臉上,戲謔地說:“來讓我看看,高端人士長啥樣。”
梁子當即果斷離開了礦山,兩人就此反目。
可牢固的三角關系還在尷尬地持續著,張晉生再也受不了了,他終于向沈濤坦白了這一切。
得知真相的那個午后,沈濤站在父親的雜貨鋪,望著街頭人來人往,發呆了許久。就在剛剛,張晉生又急又憤的告白瞬間,她心動了。
可如果真像他說的那樣,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她很有可能會失去最珍惜的好朋友梁子。
望著人頭攢動,沈濤隱隱察覺到:或許,有些同伴,走著走著便會失散在人海里了。
當看到心愛的沈濤和張晉生在迪廳相擁,梁子本以為觸手可得的愛情,在這一瞬間宣告一敗涂地。
為了這段感情,他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尊嚴,更失去了心里的那團火。
在沈濤將結婚請帖放在自己榻上的那一天,梁子背起了藍色帆布包,鎖上門,將鑰匙憤怒地丟向屋頂,離開了這座傷心的小城,只留下一個決絕的背影。
沈濤問他:“你什么時候回來?”
“再也不會回來了。”
從此,故人隔山川,音訊難再尋。
木心先生曾說過:“童年的朋友,如同童年的衣裳,長大后,不是不愿意穿,是無可奈何了。”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青春不曾失散。
遺憾的是,許多情誼、許多人,還沒來得及好好告別,道一聲“珍重”,就這樣驀然消失在了茫茫天地間。
一開始,沈濤小心翼翼地邁起了在1999年曾跳過的電子舞步,很快,漸入佳境。她滿足地全身心投入其中,歡快、自由,恍惚間,風采一如當年。
任由片片雪花灑在白發上,任由歲月侵襲,她還是那個活潑愛笑的女孩。
一個普通人的堅韌,也是時間無法摧毀的。
正如沈從文先生在《邊城》中寫到的:“怕什么?一切要來的都得來,不必怕。”
人活于世,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都會不得不面對生離,面對死別。這短短的一生,我們最終都會失去。
你不妨大膽一些,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
山河,還是記憶里的山河;故人,就讓我們以眼淚與笑容作別。
在抵達最后一座站臺之前,我們只需看腳下,不斷行,莫存順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