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移動通信系統中,機房為重中之重,機房是業務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性基礎資源,直接關系到網絡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應堅持“重規劃、保落實、提能力、強管理”的原則,以“合理布局、專業協同、優先自有、優化配套”為指導開展機房的建設。
在本地城域網網絡中,核心骨干機房已經布局完成,接入機房以實際建設為主,只有匯聚機房是在逐步建設完善中,本文主要討論匯聚機房的規劃設計。
通信網絡的架構:
1、機房規劃:
(1)、基于以終為始、系統開展規劃:著眼于中長期網絡發展需求,結合當地城市中長期發展規劃,協同全流程、全專業、全區域開展機房的規劃及建設。
(2)、結合業務分布、合理選點布局:結合業務分布及綜合業務接入區建設合理布點,要拉網篩查機房資源密度與業務分布的匹配狀況,發現大面積區域缺失匯聚機房的,要盡快規劃布點,并明確網絡節點定位。
(3)、匹配網絡演進、逐點核實能力:匹配各專業網絡的演進發展,特別是5G新業務的裝機需求,結合現網普查和后續使用需求,逐個區域、逐個機房核準資源能力,定期通報情況,保證機房能力與需求匹配。
(4)、明確建設計劃、保證資源儲備:對于需要原址擴改的現有匯聚機房,需要選點新建的匯聚機房,要制定詳細的建設計劃,明確能力目標和實施進度,盡快儲備機房資源,滿足網絡近期需要及未來發展。
(5)、參照場景模型、優化配套條件:參照模型,逐個核實匯聚機房的面積、設備布局、電源容量、空調配置、走線工藝等配套條件,及時進行裝機環境的優化,做到匯聚機房資源的不浪費、不缺失。
2、機房設計:
匯聚機房從傳統的只有傳送網、無線網專業專用,向未來增加核心網轉發面設備、數據承載網BRAS/SR、內容分發網CDN等多專業、全業務使用。
在已經建設完成的匯聚機房中,根據機房的位置、面積規劃機房的外電引入能力,出局管道的路由、孔數,機房機架位的數量,直流設備的近期功耗、遠期功耗,空調的選擇等等。
匯聚機房規劃設計中,需要考慮的有以下方面:外電引入、直流開關電源系統、空調、動環監控、機架數、接入系統、出局管道等。
(1)、管道建設原則
匯聚機房和管道作為戰略性基礎資源,重要匯聚機房適度超前儲備,普通匯聚機房消除資源瓶頸與儲備并進。
匯聚機房必須選擇2條及以上的出局路由,滿足機房“雙路由”原則。
(2)、機房機架的規劃
匯聚機房通常采用多層走線架敷設,其層間距離應符合下列規定。
a、電力電纜走線架間不宜小于0.3m。
b、通信電纜與電力電纜走線架間不宜小于0.3m。
c、控制電纜走線架間不應小于0.2m。
d、走線架上部距頂棚、樓板或梁等障礙物不宜小于0.3m。
e、走線架層高間距通常以0.25-0.5m為宜。
圖:布局示例
個人通常將機架位與墻壁相鄰的空間稱為獨占空間,此部分空間僅有本列機架使用;將相鄰機架之間的空間稱為共享空間,此部分空間為相鄰兩列機架可重復使用,由此可見,機房的寬度決定了獨占空間的大小,獨占空間越大,表示機房空浪費越嚴重,所以機房盡量向正方形發展,擴大共享空間的機房占比。
(3)、機房功耗及外電容量
根據機房平面、按照設備安裝工程規范,規劃設備排列;計算出機房的機架數量。
根據機房的總體機架數(按600*600計算),設備機架數,再按照單機架功耗,計算出遠期機房設備功耗。PS:根據移動規范,2-6KW/單機架。
空調致冷量通常按1KW/m2計算,機房照明、動環監控因功耗較低,通常不納入計取范圍,由機房設備功耗+空調功耗,算出機房總體功耗,得出引入外電容量大小。
(4)、開關電源系統
傳統匯聚機房中通常采用的是600AH的組合式開關電源系統,隨著匯聚機房越來越的設備增加,其中OTN下沉、PTN大容量增加、5G BBU池化、OLT升級,直流電源容量越發不能承載設備的增加,需要將組合式開關電源系統更新為分立式開關電源系統。
分立式開關電源系統一般由交流配電屏,直流配電屏,整流機架(含監控模塊和整流模塊)等組成,分立式開關電源應盡量采用大容量系統,但不宜超過2000AH。
參考材料:
1、《中國移動通信電源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2、GB 51194-2016通信電源設備安裝工程設計規范;
3、YDT 5026-2005電信機房鐵架安裝設計標準;
4、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匯聚機房規劃要求;
5、YD T5139-2005有線接入網設備安裝工程設計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