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夏的部落邦聯,到商的方國聯盟,再到周的分封制邦聯,華夏文明都沒有真正的統一。而秦則不同,秦以一套全新的制度——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真正意義上統一了中國,為當今中國作為一個世界性大國奠定了基礎。
這個偉大制度的創立者和統治者——嬴政!歷史上對他評價褒貶不一,他是郭沫若筆下的暴君,也是司馬遷《史記》中介于明君和暴君之間的皇帝,亦是毛澤東稱贊的千古一帝!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沒有對歷史、社會發展的專業研究,無法去搜尋歷史中大秦帝國的真正模樣,我們不得而知,始皇帝究竟是什么樣子的。但通過更多史書典籍的深入研究和更多考古發現,秦的缺點,秦的優點,秦的社會生活,民生民俗,政治風貌,秦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漸漸地有血有肉地展示在我們后人面前。就始皇帝對現今中國的影響來看,是不愧“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個評價的。
歷史記載中的秦始皇,確實有行為古怪、虛榮心重、殘酷冷血的一面。但作為一個君主,秦始皇是一個很有魄力的人。據考:有一次突然刮起了大風,導致他無法渡過湘江,于是他怪罪湘江女神在捉弄他,事后派了三千個犯人去砍掉湘江周圍山嶺的樹木,以示反抗。這一做法在后人看來固然迷信可笑,但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環境中秦始皇敢于和超自然力量作對的魄力。
他利用黑色代表帝國的皇色,大膽地打破了傳統,并超越時代。同時,他也是個非常勤奮并且自律的人,他以竹簡的重量來衡量當天的工作進度,規定自己每天必須處理一百二十多斤的竹簡政事,不達目標絕不休息。他也頗有遠見,修建長城和環城道路、統一量度、統一馬車的寬度等,為后人留下不少啟發和便利。例如,他大興土木修建的環城高速路,為漢朝大將衛青、霍去病率兵出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他統一了文字,規定官方使用秦小篆,與我們現在推行普通話、簡體中文有異曲同工之妙;修建的長城,后世不斷翻修加建,現在仍然蜿蜒在八達嶺一帶, 陵墓里的兵馬俑,規模龐大、設計宏偉、栩栩如生,都被列入“世界十大文化遺產”讓中外人民嘆為觀止。
尤其是始皇帝開創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秦二世而亡之后仍舊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深深地滲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性格里。他維護了自足且分離傾向強的農耕帝國的統一,更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保護和促進農耕帝國經濟的發展。中華民族的文化也依照這些制度,奠定了今天我們這個統一國家,我們這個世界大國的基礎。
廢分封,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興修水利,造福萬民,萬里長城,護佑華夏,南征百越,北擊匈奴,并吞八荒,威震四海,開萬世不朽之功績,奠世界大國之根基,開天辟地。就好比是始皇帝搭了個框架,后世全部都在這個框架內進行內容的填充。他只是一個人,卻做著超越人的事情,高度之高,無愧千古一帝。
始皇帝開創的大秦帝國從歷史長河中走過,它掃過了落后沉悶的邦國時代,開啟華夏雄居東方的帝國時代,它如同漫漫長夜中照亮黑暗的第一顆閃亮之星,它從黑暗中閃過,雖然只是一瞬,卻照亮了整個黑暗,從它之后,是繁星點點的璀璨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