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我喜歡上了這句詩:“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這句詩出自于吳越王錢镠寄給自己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的一封書信,清代學者王士禎在他的《漁洋詩話》中記載了這個故事:“五代時,吳越文物不及南唐、西蜀之盛,而武肅王寄妃詩云‘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二語艷稱千古。”
這句詩的寓意為田間阡陌上的花開了,你可以一邊賞花,一邊慢慢回來,或者小路上的花兒都開了,而我可以慢慢等你回來。隱意為春天都到了,你怎么還沒有回來。字里行間表達了吳越王對自己夫人的思念之情。思念之情,剪不斷,理還亂,每當想起這句詩,便被愛情的甜美充滿心頭,哪個人不羨慕甜美的愛情呢?
吳越王錢镠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橫溪郎碧村的一個農家姑娘,戴氏是個溫柔孝順的女子,每年寒食節必會親自返回臨安郎碧的娘家,看望并且侍奉雙親,直到陌上花開才會歸去,歲歲如此。那一年,戴妃又去了娘家侍奉雙親,而錢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宮門,看到鳳凰山腳下和西湖的堤岸上已經是桃紅柳綠,萬紫千紅,想到與王妃已經有多日未見,不免產生了濃濃的思念之情,回到宮中,便提筆寫了一封書信,雖然寥寥數語,但卻情真意切,細膩入微,其中就包含這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田間阡陌上的花兒已經綻放了,你可以好好地欣賞春色,看看阡陌之上的細柳如煙,路邊花朵燦若錦緞,一邊欣賞一邊慢慢地回來吧!這里面融入了這位金戈鐵馬的亂世英雄對夫人的多少柔情和多少思念?短短的九個字,竟然令王妃落下兩行清淚,側然心動道:“王爺邁,既有信來,命我歸去,安可有違?”遂返回杭州。后人為了紀念他們的愛情,便把這句詩編成山歌,命名《陌上花》。
北宋熙寧四年至熙寧七年間,著名詩人蘇軾被派往杭州任通判,途經到此地,偶然聽到了兒歌傳唱《陌上花》,便知道了這個美好的愛情故事,為之動容,于是做下了《陌上花》三首詩。
其中一首為: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第二首為: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駢來。
若為留得堂堂去,且更從教緩緩回。
第三首為: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后風流陌上花。
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歌緩緩妾回家。
做此三首詩歌以作紀念,流傳至今。“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短短九個字,承載的確是千古傳頌的愛情,情之深,意之切。短短的九個字,寫盡了一代君王對自己妻子的綿綿愛意與深深思念,我想,何其有幸,與你相遇,知你相伴,我羨慕吳越王對夫人的款款深情,每當品讀起這句詩,腦海中不禁回想起“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的越女癡情,古往今來,前有“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深深思念,后有“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的堅定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