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神狀態?精神狀態就是人的思想意志的臨時定位。是說人當時的心理思維情況如何。
無數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證明,一個人也好,一個單位和部門也好,能否保持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在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情況下,有了良好的精神狀態,就能做好各項工作,克服各種困難,遇險而不驚,如果沒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就只能是相反,既做不好工作,又辦不好事情,還有可能導致手忙腳亂,犯嚴重的錯誤。
然而,良好的精神狀態從何而來?又如何養成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呢?
良好的精神狀態來自良好的思想基礎。
就是講,一個人也好,一個單位和部門也好,在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和事業上,一定要有正確的思想。即都是為人民服務的,都是黨和國家整體利益的一個組成部分,都是人民群眾離不開和少不了的。你從事的工作是在為別人服務,同時,別人所從事的工作也是在為你服務,大家的服務是相互依存和支撐的,這個世界誰離開了誰也不行。因此,為了個人的生存與發展,為了別人和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大家都應該以飽滿地熱情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把各自的工作做得更好。
良好的精神狀態來自于每個人平衡的心態。
所謂平衡的心態,并不是要求每個人碌碌無為,得過且過,而是要有一種積極向上、求真務實的心態。首先,在工作上要有一股子拼勁,不甘落后,主動地向先進學習,各項工作爭創一流,創一流的業績。其次,在榮譽上不與人爭搶。對工作看重些,對名利看淡些,只求奉獻,不求索取。另外,在享受上不與人盲目攀比,要有知足感,可以多吃苦受累,不可以奢侈浪費,珍惜來之不易的資源。
良好的精神狀態來自于健康的心理。
在精神和心理健康上,要始終相信自己是最好的“醫生”,提倡自己經常給自己看“病”。既不能未老先衰,精神不振,也不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不管他人閑事,更不能為了謀取個人的和小團體的利益非法侵占黨和國家的資財,成為歷史的罪人。做人,要做個好人;交友,要交正直的朋友;當官,要當個好官;干事,要干的漂亮而又富有成效。
有人說:“精神狀態是個寶,事事處處離不了”。這話是千真萬確的。因為,無論一個人或是一個單位,要創造一定的物質財富并不難,但創造精神上的財富最難,尤其是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更是難上加。對領導干部來講,精神狀態更為重要。領導干部的精神狀態如何,對部屬和群眾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如何做到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除上述幾點外還應強化五種意識。
強化學習意識。
知識決定命運,學習成就未來。實踐證明,選擇學習就是選擇進步,不學習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只有堅持學習,才能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步伐。學習的過程就是追求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升華的過程,勤勉學習的態度就是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要緊跟時代的潮流,肩負起發展的責任,就要真正強化學習意識,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講,學習是一種覺悟、一種境界、- -種能力,更是一種責任,一定要把學習作為工作、生活、競爭的第一需要,作為終身的必修課。
強化團結意識。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出干勁、團結出成績、團結出干部,只有團結才能形成強大的核心戰斗力。一個班子如果不團結,四分五裂,怎么能駕馭全局,怎么能帶好隊伍,談何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談何具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全市司法行政系統要喊響團結的口號,力倡團結的風氣,高揚團結的旗幟,爭當團結的模范。“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團結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先決條件,只有搞好團結,才能真正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局面。
強化責任意識。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是一個民族奮發圖強的精神力量源泉,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強大精神支柱。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對于我們更好地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尤其具有特殊的意義。事業心、責任感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是一個人前進征途中永不衰竭的精神動力,是對事業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有些人之所以精神不振作、工作不認真,主要是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什么是事業心、責任感?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事業心、責任感;明代大學士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事業心、責任感;毛澤東同志的“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是事業心、責任感...沒有事業心、任感,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因此,各級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不論在哪個地方、哪個崗位都要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有深厚的感情,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有“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勇氣。
強化拼搏意識。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拼搏成就夢想,奮斗鑄就未來。你定的目標再好,任務再具體,不落實也等于零。落實就是干,就是拼搏。拼搏就要有敢為人先的膽識,“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想干事、敢干事、會干事、干成事。拼搏就是“不白活一回”,“活就活它個龍抬頭,活就活它個虎生威”。拼搏就是充滿奮發向上的工作激情,就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沒有拼搏,就沒有司法行政的今天,更不可能取得現在這些輝煌的成績,所以一定要強化拼搏意識。
強化創新意識。
胡錦濤同志指出:“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強烈的創新意識來源于內心深處的憂患。常懷憂患,可以使人頭腦清醒,永不自滿;常懷憂患,可以使人警鐘長鳴,永不懈怠;常懷憂患,可以使人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如果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一個人、特別是一個領導干部沒有憂患意識,沒有創新意識,不思進取、坐井觀天,就不可能取得輝煌的成就。所以我們一定要強化創新意識,強化“彎道超越”意識。只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彎道超越”,我們才能打出一片新天地,才能“欲與天公試比高”。要通過創新觀念、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方法,形成新思路,拿出新舉措,解決新問題,實現新發展,完成新跨越!
簡言之,如果每個人能出色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