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會問這樣的問題,為何要召開月度經營分析會?月度經營分析會有何意義?在現有工作繁忙的情況下進行經營數據分析和召開月度經營分析會到底會起到多少作用?這個想法是有一定的代表性,要解釋這些問題,首先要有經營的思維和意識,站在生產經營的角度全面的去理解。
我們先來明確什么是經營?什么是管理?兩者存在何種關系。
經營的定義是企業如何創造資產增值,為企業發展方向、戰略、市場、效益等問題提供主要參考依據;管理的定義是管事理人,主要是理順企業內部工作流程,發現和處理問題,解決的是流程、紀律、效率,從重要性方面“經營大于管理”。當企業經營處在良性狀態,做好管理提升是錦上添花;當企業經營思維和方向尚不清晰,企業管理的改善能夠發揮的作用則非常有限,甚至勞而無功。因此,處在管理變革期間,通過每個月的經營分析會,協助企業理順經營思維和思路就顯得尤為必要。
明確了經營的概念再去看,其實企業所有的工作都圍繞一個中心,那就是達成經營目標。俗話說,上下同欲者勝;管理大師說:“企業不盈利,那就是犯罪!”這兩者的說法放到一起,就是每一個公司都應該統一思想、實現盈利。思想統一到哪里?統一到達成經營目標上來!只有全公司達成經營目標,公司才能夠不斷創新、持續發展;才能夠為客戶持續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才能夠為員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如果經營目標無法完成,公司的每一個管理者都必須檢討經營方向是否正常、管理改善措施是否有效,從各方面拿出有效措施為下個月經營目標實現付出行動。
每個月的經營分析會,是通過對公司以及各生產部門關鍵業績指標“實際”與“目標”的對比分析,以及各項工作落地結果與計劃工作結果的對比分析,這樣能夠清晰地掌握公司各生產部門的經營管理現狀,發現在過去的一個月當中,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存在問題。針對經營及管理過程中的這些問題,進行經營數據分析并找出核心原因,制定短期解決措施和長期解決措施,從而使問題真正得到解決。對于一些“老大難”的問題,或者改善時間跨度比較長、需要公司資源支持或其它部門配合才能解決的問題,應當形成改善課題,開展項目攻關,實施重點管理。當生產中的這些問題一一得到解決并逐步針對問題建立管理機制,公司的經營效益就逐步改善了,管理變革也就有成效了。通過每月的經營分析會,將公司各部門一個月的經營和管理進行“復盤”,能夠結合具體問題,在管理工具的具體運用中,引導和協助管理團隊對公司和本部門“目標、現狀、障礙、資源、措施”進行深入思考并不斷改善,這樣既解決了企業問題,又提高了管理團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公司要求區域每月初召開區域內部經營分析會,然后反饋問題。總部于每月上旬召開公司經營分析會,如實反應區域經營狀況,并針對問題商定解決方案。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核心的問題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的核心在于管理團隊。在企業管理變革過程中,解決企業經營的具體問題,完善企業管理機制,最終還是要通過管理團隊的能力提升來實現。但在現實工作中,很多企業大部分的管理者對于部門KPI關注不夠,目標意識不強,管理工具欠缺,有的甚至只憑經驗做管理,還處在思路比較模糊的階段。
總之,經營分析的目的就是及時發現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予以解決。 對先進典型經驗推廣,掌握各項經營指標情況,了解當前的不足,制定下一步工作方向和計劃。 經營分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好的經營分析就像明亮的眼睛,能透過繁雜的數據報表,找到最為關鍵的東西,指出最為重要的幾個問題,為公司的不斷發展指明方向。
最后,讓我們拿起經營分析作為武器,武裝我們的思想,為實現我們友華及全體友華人的共同發展去“攻堅克難、摧城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