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長安古城,看著漫天的雨。
驀然感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季節,在不同文人的詩中,連“雨”這種屬于大自然的東西都是迥然不同的感覺。
北方的來得急,來的沖,利利落落;南方的雨溫溫潤潤,細細膩膩。北方的雨更有味道,南方的雨更有柔情。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在北方的雨中王維送走了友人,這雨是送別的雨,也是悲情的雨。同樣的,走在這長安街道,天空中也飄著雨,想象著腳下的路王維和他的友人也曾走過,或談詩論畫,或訴說不舍。這一場朝雨洗清了灰霧霧的塵土,洗出了路旁的新柳色,微潤的小路上是友人喝過的酒香味。聞著這酒香,懷著不舍是一種“送君別去無知音”的惆悵味。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已老,僵臥在床卻還想衛國守邊,這雨是冰冷的雨,是悲戚的雨。他是我國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山河破碎,國難當頭,這詩體現著詩人的品格與靈魂,這雨便是見證者。在冷雨中與敵人廝殺,鐵馬兵戈是詩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肖想,可這冷雨、悲戚的雨澆不滅他的肖想,只是為這夜增添了幾分寒,這雨有冰冷味。感受著冰冷,懷著不甘是一種“僵臥孤村,尚思為國”的悲壯豪邁味。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一樣的季節,柳綠了江南岸,這雨從北走到南,似乎是削剪了氣勢,削淡了味道,變成了一個丁香般的江南女子,嫻靜柔軟。杏花燁燁,細雨潤如酥,楊柳依依,微風徐徐,這杏花雨欲沾人衣,似濕不見濕,楊柳風拂面而來卻不寒,在這種雨中更多的應該是欣賞、是明朗的愜意味。享受著愜意,懷著喜悅是一種“一夜聽風雨,深巷賣杏花”的舒適感。
不一樣的雨,不一樣的享受,不一樣的雨代表著不一樣情感,總有一場“雨”是屬于你自己的。
走在這長安古街,尋找著自己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