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日本神戶某個飄雪的冬日,渡邊博子(中山美穗)在前未婚夫藤井樹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悲痛到不能自已。正因為無法抑制住對已逝戀人的思念,渡邊博子在其中學同學錄里發現“藤井樹” 在小樽市讀書時的地址時,依循著寄發了一封本以為是發往天國的情書。
想不到不久渡邊博子竟然收到署名為“藤井樹(中山美穗)”的回信,經過進一步了解,她知曉此藤井樹是一個同她年紀相仿的女孩,且還是男友藤井樹(柏原崇)少年時代的同班同學。為了多了解一些昔日戀人在中學時代的情況,渡邊博子開始與女性藤井樹書信往來。而藤井樹在不斷的回憶中,漸漸發現少年時代與她同名同姓的那個藤井樹曾對自己藏了一腔柔情。
個人影評:
“喂,您好嗎!”
“我很好”
少年時期,每每看到渡邊博子在藤井樹意外的山口,對著大山含淚喊出“您好嗎”,總是有些失落的惆悵;每每看到最后藤井最后一幕的眼淚,隨之淚目。
雖然影片并沒有獲得很多的國際大獎,但片尾的藤井樹翻開圖書卡看到那幅畫淚目的場面,絕對堪稱影史上的經典場面之一;我第一次看到此片是在大一的時候,只記得那個美好的結局,但當我經歷更多的生活之后重看時,覺得與其說這個故事將的是暗戀或者愛情的美好,不如說更多的是講生與死,回憶與再見。藤井的之于生的意義,藤井的之于死的認識,渡邊博子的之于回憶,我們一起的再見。
日本文藝作品,似乎比其他國家更經常提到死亡的概念,或許因為日本總是地震頻發,再加上過去的許多人是海上的漁民,所以生離死別在這個國家更加普遍,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里面寫到: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它的一部分的存在,既然死是生的一部分,所以,和死亡和解,對于勝者來說尤其重要;當少女藤井樹一點點找回并整理出來過去的記憶時,少年藤井樹的一切回憶,就如同一封從已逝之人寄回人間的情書,當它們借著最后那幅畫拼綴起來時,已經成年的藤井樹感動落淚。
關于愛情,張愛玲說過:“遇見你我變的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并且在那里開出一朵花來。”也許這是愛情真諦,所有才有博子那無法釋懷的情感,愛情對于你我都會經歷羞澀的表達到熱烈的付出,對于生活我們任何人都能不免俗,何況是愛情呢?
日本電影常如一首凄美之詩,而導演巖井俊二正是這寫詩的詩人,在篤信櫻花剎那芳華便為最美的國度,愛情面前生與死的渲染又怎會有作態弄人?那本寄往天國的的《情書》,道盡了年少時那純粹不夾雜一絲雜質的初愛之美,那善意的惡作劇,那有心為之的故事,那朦朧之愛的凝聚,猶如一顆甜蜜的糖果,甜蜜的滋味潤人心房,而最終當愛成為追憶,怎知這不會是一種最美的形態,道一句“你好么?”“我很好” 。
說到這里有必要再介紹一下本片的導演巖井俊二,如若對日本電影有一定了解的人一定不陌生,他經常會記錄青春的殘酷,如是《關于莉莉周的一切》,能把東方人的含蓄發揮到淋漓盡致,如是本文推薦的《情書》,也可以是一個搞笑擔當,如是《花與愛麗絲》;這本就是一個鬼才導演,各種題材把控力都十足,愛上導演只需一部電影,我是于《情書》愛上的巖井俊二,你呢?